◇“戏曲的传承说到底是东谈主的传承,从修复勤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再到建立说话体系,把东谈主才这个‘根’扎深了,黄梅戏之树才智枝繁叶茂。”
文 |《远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好意思子
一袭状元袍、一件驸马套,由87岁的初代黄梅戏“女驸马”饰演者麻彩楼双手捧起,交给55岁的韩再芬,韩再芬赴任后交给44岁的吴好意思莲,吴好意思莲再传递给身侧95后、00后的汪晨晨、江李汇等一众年青演员……2023年发生在黄梅戏《女驸马》首演65周年牵挂献技初始前的这一幕,时常在寰宇东谈主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的脑海里回放。
初代“女驸马”戏服在几代“女驸马”手中传递,正如黄梅戏在薪火中世代相传。
已经享誉海表里的黄梅戏,受传统师徒传承制影响,一度东谈主才青黄不接。2006年,黄梅戏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度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堂。这一年,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竖立。自后,在韩再芬发起推动下,连接深化校企配合,创造性地建立了“戏曲文科实验室”这一新式东谈主才培养体系。在各级政府鼎力支合手下,几代黄梅戏东谈主的极重拔擢,践行“筑巢、搭台、育苗”三步走东谈主才培养旅途,东谈主才梯队建立,香火得续。
现时,寰宇80%以上的黄梅戏剧团团长和主干由安庆培养,黄梅戏领域17位“梅花奖”得回者中有10位出身或成长于安庆。
在安庆这座被称为“戏窝子”的城市,黄梅戏的传承发展烈烈轰轰。台前,一拨拨老到有素的后生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唱念作念打、递次登场,展现黄梅戏的专有魔力;幕后,一代代醉心戏曲的“播撒东谈主”缄默拔擢,为黄梅戏传承“丢籽、催芽”。
“为后生演员筑一个‘巢’”
3月初的安庆,春光如海。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大剧院排演厅里,黄梅戏后生演员王泽熙和共事们正全力干涉5月行将推出的大戏《延年和乔年》的排演。
舞台上,年青的演员们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奋力精确,不敢有涓滴懈怠;舞台旁,韩再芬轻合节拍,耐烦教导。“边走边唱时,气味讹诈的融合性要加强”“音乐那处松那处紧,群众尽快建议意见再改一版”……趁着去北京参加寰宇两会前的周末,韩再芬事无巨细地安排着排演事宜。
已经,在传统的明星制和“名角儿”制运营花样下,后生演员因登台契机少、发展受限而离开,黄梅戏传承濒临东谈主才挑战。从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改名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剧院”),又转型为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不再领有奇迹编制后,韩再芬指示这支平均年岁超40岁的演员军队,直面市集挑战。
“培养后生演员是剧院发展的关节。”韩再芬下定决心,为后生演员搭个留住来的“窝”。2010年夏天,18位怀揣艺术梦思的年青东谈主开启了黄梅戏传承的新旅程,“再芬黄梅后生团”认真竖立。后生团首批成员来自安徽黄梅戏艺术作事学院和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献技本科班,为老剧院带来芳华朝气。
国产久v久a在线观看视频这些初出茅屋的年青东谈主刚入剧团,就得到麻彩楼、张文林、陈儒天、姚好意思好意思等黄梅戏前辈的身材力行。“没思到有这样多老前辈的倾囊相授,他们把对黄梅戏艺术的真切成见都教给咱们。”后生团首批演员王泽熙说。
这份行运背后,是剧院的良苦悉心。为助力年青演员快速成长,剧院邀请老艺术家“传、帮、带”。平日里,从基础的唱念作念打,到东谈主物发扬、舞台节拍jisoo ai换脸,逐一为年青演员立纪律、定圭臬。排演时,敦厚们为后生演员配戏、跑副角,原版演员“让台”担任艺术教导。
为增多献技契机,剧院与合魁梧剧院配合,为后生演员开荒小戏院。后生团成员白昼练功、晚上献技,《匹俦不雅灯》《戏牡丹》等经典小戏成为“初学”剧目。他们左证献技情况,对每一个气味、曲调、目光、动作、唱腔诚心诚意。从“夏练三伏”到“冬练三九”,高强度的“实战+集训”,年青演员业务才智速即普及。
在韩再芬看来,筑“巢”更要铸魂。“哪怕台下只须一位不雅众,咱们也要坚合手献技,只为老到这些年青伢子。研习技艺,更要修皆艺德。”剧院副院长李萍当作韩再芬多年的舞台搭档深知其意。
经由两年舞台打磨,后生团演员褪去青涩,初始崭露头角。2012年头,剧院为后生团量身打造的首部大戏《五女拜寿》告捷上演。8对饰演匹俦的后生演员芳华靓丽的扮相、质朴的献技、簇新的唱腔,将东谈主物脸色展现得长篇大论,赢得不雅众与业界闲居称赞。“谁说黄梅戏青黄不接?后继无东谈主?”安庆戏剧创研室学者记载谈。
越来越多年青东谈主在这个“戏窝子”找到了醉心。十余年间,再芬黄梅后生团吸纳30多位后生演员,一遍及“芳华版”剧目反哺剧院。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剧院创排《永恒的骄杨》斗胆升引后生演员饰演不同庚岁段杨开慧,老中青少“四级东谈主才梯队”共同演绎,作品大放异彩。
“每一次献技都是浸礼,每一次献技都是戮力。咱们要守住这个‘戏窝子’,更把这份醉心传于心、承于志。”剧中饰演杨开慧的演员之一陈邦靓这样说。
“为后生演员搭一座台”
戏,中文娱乐离不开东谈主,台上的东谈主和台下的东谈主。
在安庆,黄梅戏的激荡旋律如同清泉,流淌在城市的每一个边际。菱湖岸边,古朴好意思丽的安庆市再芬黄梅公馆静静耸峙。这里的前身是见证了几代黄梅戏东谈主成长的老排演场,经由编削装扮,破旧的二层小楼再焕期望。“已往黄梅戏舞台只容得下‘老江湖’,现时咱们要为年青东谈主搭台。”韩再芬的话,谈出了再芬黄梅公馆竖立的初志——为后生团打造专属舞台。
2013年12月,编削后的再芬黄梅公馆认真买卖,后生团演员当仁不让成了舞台主力。《打猪草》《闹黄府》《喜荣归》《断桥》等几十出小戏折子戏递次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将黄梅戏的魔力展现得长篇大论。
“后生演员在成长,要欺压地为他们创造新的平台。”韩再芬说。再芬黄梅公馆于2016年推出“本日头牌”后生名角个东谈主专场名堂,模仿传统戏曲的献技范式,遴荐优秀后生演员举办专场献技,助力他们成名成“角儿”。
2016年国庆时分,“90后”王泽熙凭借卓尔不群的专科技艺,拿下首个“本日头牌”专场。他在《断桥》《访鼠》《打金砖》等折子戏中的精彩施展时戏迷圈一炮打响。回忆当初,王泽熙暗潮涌动:“舞台就像梦思的催化剂,让我成长得更快。”
现时,安庆全市领有11个国有院团、200多个民营院团和民间班社。下层院团积极革命舞台样式,拓展传播渠谈,慢慢走上创作献技与东谈主才培养良性发展的轨谈。
2018年,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创排小戏院黄梅戏,将舞台交给年青演员,更生代们对传统黄梅戏的衣饰、舞好意思、谈具、旁白等进行年青化、轻量化编削。“改版后的新戏院、新剧目‘笼络’了一批新老票友的心。”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副院长王琴自得地说。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刘丽华当初决定把戏台子搭进直播间,只为让近70年历史的剧团“活下去”,没思到会“火出圈”。每晚剧团后生演员们都出现时直播间,在专科献技和愉悦互动中,把一段段或经典或冷门的黄梅戏唱段共享给线上不雅众,已圈粉突出135万东谈主,收货点赞超700万。“看来这戏要越唱越精彩了!”刘丽华对改日充满信心。
“为戏曲传承育生态”
在戏曲传承之路上,有一拨拨老到有素的后生力量在此唱念作念打,也有一代代播撒东谈主缄默“丢籽、催芽”。
“走专科化谈路,让艺术和学术互为双翼,艺术之路才智越走越宽。”从艺多年的韩再芬深知献技东谈主才专科化培养的病笃性,弥远以来,一直为竖立一所黄梅戏专科的本科学院命令奔跑。
在韩再芬的发起推动下,2006年5月,安庆师范学院(现已改名安庆师范大学)竖立了黄梅剧艺术学院。黄梅戏成为继京剧和昆曲后,第三个竖立戏曲本科学院的剧种。2020年,韩再芬认真担任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院长,深化校企配合,构建相宜现代的“戏曲与曲艺”学科体系,创造性地建立了“戏曲文科实验室”。
剧院在舞台、灯光、音响等方面提供资源撑合手,向学院运送国度一级演员担任学院敦厚,安排高水平专科演员终年为学生讲课、教导。学院则利用本科解释上风普及学生修养,向寰宇各大院团滚滚不竭运送黄梅戏献技专科东谈主才。剧院与学院间软硬件资源的互通互享,初步构建起黄梅戏领域校企间东谈主才培养大轮回体系。
“戏曲的传承说到底是东谈主的传承,从修复勤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再到建立说话体系,把东谈主才这个‘根’扎深了,黄梅戏之树才智枝繁叶茂。”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副院长储著炎这样说。
安徽黄梅戏艺术作事学院——寰宇独逐一是以戏曲剧种定名的学校,近些年招生屡革命高。副院长陈詠说,现时学校正在探索“课堂教诲—舞台实际—实训实习”相诱骗的高等艺术作事东谈主才培养花样,与中国戏曲学院强硬皆集办学条约,成为戏曲“教诲实际基地与生源基地”。
2022年6月,解释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度国度级一流本科专科修复点名单,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献技专科成为寰宇独一的黄梅戏场地国度级一流本科专科。2019年首先次招收专硕,现时在校东谈主数达200余东谈主。
连年来,安庆市每年安排6000多万元资金支合手腹地高校戏曲学科修复和东谈主才培养,戏曲及关系专科在校学生达到2000多东谈主。安庆市推动践诺安庆市黄梅戏要点东谈主才培养打算,支合手后生演员角逐“梅花奖”“白玉兰奖”等荣誉。安徽黄梅戏艺术作事学院与市县剧团配合开设“定向班”,“订单式”培养出60多名学员登台献技。2022年以来,全市新增32名专科教练、20名副高档职称东谈主才,教练军队教育显耀普及。
着眼戏曲发展始终计策,让黄梅戏从娃娃扎根。全市常态化激动戏曲进校园,革命推出黄梅戏校园课间操,遮掩安庆10万中小学生。
如今的安庆,正负重致远承担“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的连累,在戏曲阵脚和东谈主才修复上合手续发力,努力创开国度级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
“把一个地方的文化生态作念好了,它就变成良性健康的轮回。一种戏剧,好像跟一座城市如斯相融,安庆作念到了。”韩再芬说,正如她创作的《谁东谈主不知是安庆》里所唱,“一座黄梅城,满城戏中东谈主,一曲黄梅调,谁东谈主不知是安庆。”
(《远望》2025年第10期 )